口红、香水、眼影、粉底、精华液……在上海,全球最新款美妆产品总是令不少爱美人士心动。而"引燃"美妆产业爆点的源头,就在上海自贸试验区。
2017年,粉底、口红、面膜等非特殊用途化妆品,迎来了进口模式上的制度性变革。此前,品牌新品的进口都需要准备一堆材料,递至食药监总局,接受专家审评。从前置审评到获得准入,至少需要3个月。对一些限定款新品来说,等获得准入再开启进口,时间早就过了。
上海自贸区首创的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制度,允许新品先进口,而安全性审查则放到事中事后,这让化妆品从准入到进口的时间线,一下子缩短了。
路威酩轩公司在浦东口岸入境的一款“唇部磨砂膏。”7月31日提交申请,完成准入备案;8月3号进口申报,贴标出保税区;8月4号,海关下发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可上柜销售;8月14号,产品铺进门店,全过程仅用了半个月。
制度创新,为美妆市场注入了蓬勃活力。路威酩轩香水化妆品(上海)有限公司高级法务经理翁丹清用一串数据直观描述了制度创新给产业发展带来的加速度:"2016年的时候,我们(一年)备案的产品大概有600多个,到了2017年变成800多个,到了2018年变成1000多个,公司能够上市的新产品变多了。"
伴随监管的创新,进口申报流程也在不断优化。2017年前,新品准入必须获得国家局下发的红头凭证;2017年后,电子版的备案证取而代之,但企业仍需打印材料递交到海关,才可进入进口环节;2021年后,市场局和海关系统打通,实现了提交即备案。
美妆行业的活力被激发后,109家企业落户上海自贸试验区注册新公司,18家企业新增了化妆品相关的经营范围,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经过试点的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制度,也很快被推广到全国。2021年,《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实施,提交即备案,成为我国普通化妆品进口的制度性安排。到去年,化妆品的生产许可又多了一个创新项目 "现场个性化服务"。
有了“现场个性化服务”许可证,娇兰香水的这家门店推出定制服务,可以根据消费者需求现场分装香水,瓶子的搭配也可以尽显个性。从DIY香水起步,未来,越来越多的美妆品类都会试水个性化定制!
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浦东新区还首度为化妆品立法,鼓励企业将"工厂"搬入商场,展开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服务。当这项试点被推向北京、浙江、山东等地时,上海的现场个性化定制服务又进一步从"分装"走向了"调配"。
抢抓试点机遇,完善试点制度。自改革推进以来,浦东新区新增化妆品备案人、境内责任人企业近60家,同比上升15%。源于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试验,以制度激荡活力,正加快新业态产业的集群发展。
从审查到备案、从分装到调配,伴随"试验田"一步步成长,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药品化妆品监督管理处一级主任科员吴洁越发能感受到"创新"的份量:"自贸区赋予了我们要做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我们现在对企业的培训当中会说的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要大胆想,你们要敢于想,只要你们大胆想,我们都勇于去试。”